首頁  * 媒體報導  * 88年中華日報

88年中華日報

88年中華日報
【記者王端】

成功的小吃業雖然不若大企業引人注意,可是在背後也有一段自己成功的故事,安平就有一些有名的小吃是明顯的例子。安平豆花創始人黃慶同早年以推車販賣豆花,在不停花心思改良豆花後,今天他的傳統豆白豆花幾乎無人能匹敵,第二代更能克紹簊裘的和父母共同創事業。
美味的小吃通常都有其獨特方料理的方式,這些屬於個人商業機密的製作方法,黃慶同並不隱瞞自己的配方,他強調做事情一定要細細揣摩,而毫不起眼的豆花在他手中,就成了眾人百吃不厭的傳統小吃。他表示自己的豆花從配方、取料到水質都相當注意,絲毫不敢有一點馬虎,這點在工作上的努力不當成就自己的事業,也使他結交朱玖瑩等書法界的高手。
黃慶同說明自己是岡山人,二十七歲時到台南打天下時,遇到同鄉好友教他做豆花,每想到這項小小技藝也就成了他終身的事業。雖然一開始和大家依樣推手推車四處賣豆花,可是黃慶同一直在想自己的豆花要吸引別人。一樣東西好不好吃一定有它的原因,因此不斷揣摩做豆花的每個步驟,細心終於讓她摸出了一些竅門。
做豆花從黃豆研磨時間開始都要注意,因為吃的感覺是騙不了人的,不注意自己的產品的話,就等於斷了自己的生計,而在掌握製作過程當中,竟然能夠發現豆花與水質有相當關係。黃慶同的細心連下過雨後,自來水水質都和平日完全不同,他只能用水很「利」來表示。這份細心堅持在七、八年後,他的豆花在安平區被人吃上癮,有些人甚至算好他推車來的時間,等買他的豆花回家享用,而他也開始對自己的豆花有了信心。
和氣生財是黃慶同的做人原則,這點對做小生意的人尤其重要,當年玖公住在對面時,就常叫他的豆花去享用,玖公見他環境不好曾經吃一碗豆花富他ㄧ百元,但買店擴大營業時,玖公還特地寫了「安平豆花」四個招台字送他,店內更是掛滿玖公送他的調幅。
黃慶同談到另一位書法家潘錦夫也送他的字,是有天潘錦夫參加文藝季活動時,到店內小憩時吃的一碗豆花後讚賞不絕口,兩人相談甚歡潘錦夫也送ㄧ幅字給他,如進店內兩位書法名家的字,讓吃豆花者欣賞書法不算,也讓人奇怪為什麼賣豆花能和書法家交情如此之深。
家庭的和樂是事業成功的基礎,黃慶同的為人處世不但讓他事業無後顧之憂,同時在民國八十五年得到推行國民禮儀範例、八十六年得到模範家庭的表揚。黃慶同的ㄧ對子女也極力為家庭事業共同奮鬥,兒子接手製作豆花過程,女兒和女婿則在店內幫忙N算在店內當「掌門人」了。